首页

华东女王专区

时间:2025-05-29 16:14:12 作者:《中国记事(1912-1928)》从西方人观察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社会 浏览量:51705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历史学家王笛的最新历史非虚构新书《中国记事(1912-1928)》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该书通过大量一手资料、48幅珍贵历史图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重构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

《中国记事(1912-1928)》(全两卷)书影。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1912年至192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那个大变革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作家、学者、记者、外交官、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鲍威尔、赛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等人,从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记载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百态的深入观察和了解。王笛经过细密的中英文资料耙梳,发掘出中国近代历史上孙中山、陆徵祥、顾维钧、胡适等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并且挖掘了普通人的言行与大历史之间的关联。

  该书的全国首发分享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中国记事(1912-1928)》反复出现的“觉醒”一词,是当时观察者对中国的核心描述。这种觉醒不仅是政治变革,更体现在女性参与革命、社会观念转变等细节中,呼吁关注被传统叙事遮蔽的群体。该书充分体现了历史写作的文学性与开放性,为小说家和非虚构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素材,推动历史叙事走向大众。

全国首发分享会现场。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称赞这一作品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呈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丰富细节和宏大叙事,并通过他者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呈现了他者凝视下的中国近现代化过程。

  王笛说,过去他研究中国历史,根据的是中文资料,通过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历史;现在从西方人的角度,这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观察到的中国,和中国人自己理解的中国,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看待中国的观点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在那个时代。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看到的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问题。”王笛坦言,“在使用这些资料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哪些是他们的局限、偏见,哪些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超级光盘”诞生 我国在光存储领域获突破性进展

首次踏足翠云廊,希腊雅典中文学校学生程鑫策感叹道,沿途所见之山峻峭,林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宜人,与希腊的风光截然不同。他表示,此行拥抱了大自然,也深入了解了古蜀道的文化底蕴,“确实不虚此行”。

听,他们这样向祖国告白

南昌9月18日电 (记者 李韵涵)18日,根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安排,马来西亚青少年交流团一行40人在南昌开启了访赣之旅。

中国和瑞士举行军控与防扩散磋商

五是签发赴澳门1年多次“其他”类签注。内地居民赴澳门参展、就医或从事演艺等活动的,可以凭有关证明文件,在全国任一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窗口申办1年多次“其他”类签注。其中赴澳门就医的,允许有1至2名陪护人员申办同类型签注。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给“关键少数”上的这一课,释放哪些重要信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 文华: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下降了80%,2023年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碳达到了8.1亿吨。

中国代表在人权理事会发言阐述中方在斯里兰卡有关问题上的主张

民主革命时期,崇正学堂的学生积极声援五四运动,抵制“二十一条”,宣传革命思想。抗日战争时期,积极为各方抗日力量提供帮助,更有许多学生直接参与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来,师生们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在困苦中延续教育事业,在夹缝中传递革命星火。各族儿女携手并进,积极参与围攻日本领事馆、反“集家并村”斗争、帮助八路军开展游击战等诸多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前后,各族儿女积极拥护党的民族政策,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